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天津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非全日制)2017年復試分數線3月初公布,相關內容如下:
一、 考研初試成績查詢
2017年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成績查詢方式如下:
1. 登錄天津大學研究生初試成績查詢系統 http://121.193.130.231:8088/gsscore/index.jsp 查詢(可通過身份證號查詢考生編號);
2. 登陸招考資訊網(http://www.zhaokao.net)查詢;
3. 手機短信查詢,考生可發送本人 “考生編號”(15位)到“考務通短信平臺” 10657050810401(目前僅限天津移動用戶使用)。
二、初試成績復核
考生如對公布的考試成績有疑義,可申請復核成績。
1. 考生辦理成績復核申請時,須出示本人準考證和身份證原件(受他人委托辦理者,需帶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委托人準考證或身份證復印件方可),填寫《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考試初試成績復核申請表》,到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衛津路校區第9教學樓104室)辦理復核手續。
2. 根據天津市考試院文件規定,復核考試成績費每科10元。
3. 復查成績申請表遞交時間截止至2月23日中午12點,逾期不再受理。
4. 待成績報天津市高招辦匯總審核后,2月28日后將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網(http://yzb.tju.edu.cn)公示復核結果;所有提交《復核申請》的考生,可于2月28日—3月3日到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衛津路校區第9教學樓104室)自愿領取《復核結果通知單》。
根據國家教育部教學司[2007]28號文中有關試卷保密的規定:成績復核只核查考生答卷是否有漏評、加分錯、登分錯,不重新評閱答卷;復核結果只向考生提供所復核科目成績總分,考生本人不得查閱答卷。
5. 查分系統提供打印成績單功能,如復試、調劑過程需要,請提早打印。
三、復試基本分數線公布及相關流程
3月初我校將自主劃定復試分數線,組織安排復試工作。請考生及時關注天津大學研究生招生網和報考學院網站發布的復試時間、地點及具體安排,提前做好復試準備。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9
18
渤海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專業目錄專為職場人士設計,聚焦助力職業晉升的熱門領域如管理類和工程類。這些專業課程結合實戰與理論,提升學員核心競爭力和管理技能,有效突破職業瓶頸,實現薪資增長與職位提升。通過渤海大學在職研究生項目,學員可獲得國家認可的雙證,增強就業優勢。本文解析目錄中最利于晉升的專業資源,助您規劃發展路徑,避免錯過關鍵機遇,把握職業進階機會。
09
18
沈陽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專業目錄涵蓋多領域課程,學費3.6萬學制2年,性價比突出。針對企業管理人員,該項目是否值得報考?本文解析課程優勢、職業發展助力及投資回報,幫助職場人士決策。錯過提升機會恐影響晉升,立即了解詳情把握進階機遇。
09
18
本文詳細解析大連海事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的招生專業目錄,涵蓋專業設置、報考條件及課程安排,幫助考生全面了解招生信息。針對職場人士的備考需求,文章分享了高效學習方法和時間管理技巧,包括制定學習計劃、利用碎片時間復習及應對考試壓力的策略。通過結合招生政策解析和實用備考指南,助力考生在繁忙工作中平衡學習與職業發展,提升學歷和競爭力,實現個人職業規劃目標。
09
18
大連理工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專業目錄正式發布,為在職人員提供權威專業選擇參考。本文深入解析最新備考時間安排,包括報名與考試關鍵節點,幫助考生高效規劃學習路徑。同時詳細解讀報考要求,如學歷背景和工作經驗條件,確保申請者資格符合。錯過這些信息可能導致備考延誤,通過本文全面掌握動態,抓住升學機遇,實現職業發展突破。
09
18
沈陽農業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專業目錄的調整與招生政策變化是當前在職人員關注的重點。本文深入解析政策調整的具體內容、原因及其對報考者的影響,幫助讀者及時掌握最新動態。專業目錄的更新可能涉及專業增減,直接影響報考選擇和職業規劃。錯過政策變化可能導致報考失誤或機會流失。通過分析招生動態和專業設置,本文提供實用指南,助力在職人員制定明智的深造策略,實現職業進階目標。
09
18
東北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專業目錄為在職人員提供了多樣化的專業選擇,這些專業是否對職稱評定有幫助是考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文章深入分析了專業目錄中各領域如工程管理、教育學的學習成果在職稱評審中的認可度,包括學分轉換和專業資質等關鍵因素。同時,結合當前就業趨勢,解析了如何通過選擇合適的專業提升職業競爭力,避免因信息缺失影響發展路徑。閱讀本文,獲取最新招生政策和實用建議,助您高效規劃職業進階。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