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近日,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學歷,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兩次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統招雙證”的畢業生因為一個“非”字境地尷尬。教育部多番力挺,企業仍然不了解不敢招,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誤解得多深?
今年,首屆三年制“非全”研究生走出校園,因為學歷求職被拒令他們十分頭疼。
華中師范大學的王藝參加校招并簽下三方,某通信公司由于不接受非全日制學歷跟她提出了解約。王藝怎么都想不通,平時一樣上課、寫論文、答辯,怎么到了求職就不一樣了?
今年畢業的“非全”研究生范盈也有同樣疑問,校方統一培養“非全”和全日制,作為調劑生她的分數還很高,然而畢業證上的那個“非”字,讓她無緣某學校的面試。
實際上,“非全”研究生被區別對待并無依據,早在2025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已出臺新政,要求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
教育部認可“非全”研究生,但不少用人單位卻始終區別對待,“全日制本科及以上”“ 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一刀切的招聘要求將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
究其原因,一是用人單位不了解相關政策,將非全理解成以往的函授、成人教育及單證研究生;二是不敢招,擔憂“非全”研究生的手續不完備,影響正常簽約,浪費招聘名額。
企業冷眼相看,社會輿論對“非全”也并不寬容,“拿錢買證”“學歷水”“上了幾個月學”不絕于耳。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不用考試就能上≠雙證不全
事實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統一考試、統一入學,培養標準和師資力量也相同,二者主要區別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學習方式安排不同。
在這種背景下,再帶著有色眼鏡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針對“非全”研究生遭遇就業歧視一事,多地發聲表態:
2025年8月7日,北京市民政局在招聘要求中刪掉了全日制的限定。
2025年9月10日,山東淄博市人社局招聘中提出,統考的“非全”研究生也在招聘之列。
2025年11月11日,江蘇南京人社局公告,招聘對象含應屆非全日制研究生。
2025年5月26日,河南商丘市委回復網友表示,市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已允許非全日制研究生報名。
2025年7月7日,福建省信訪局稱,不論是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一視同仁。
2025年8月28日,電子科技大學發布的研究生校招指南中,明確禁止用人單位在發布就業信息時包含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視性招聘信息。
人們心中的偏見就像一座大山
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的路還很長
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職研究生網)
閱讀推薦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09
17
2026年度同等學力申碩多數專業無嚴格限制,只要考生滿足基礎申碩條件,即可選擇與本科專業不同的方向報名研修班,但是例如醫學類,部分工科專業和少數藝術類專業有一定的背景要求。另外對于考試準備和院校推薦等內容,在職人員報考時也要提前進行充分的了解。
09
17
2026年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熱門招生專業匯總里包括電子商務,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和法律史學等,其課程由經驗豐富的老師授課,并且課程注重理論實踐相結合,能顯著提高學員職場技能水平。另外對于報名入口和材料等內容,在職人員報考時也要提前進行充分的了解。
09
17
2026年遼寧在職研究生好考的學校匯總里包括沈陽醫學院,渤海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和大連大學等,其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資源豐富,并且貼近實際工作需求,能顯著提高學員職場技能水平。另外對于考試科目和通過率等內容,在職人員報考時也要提前進行充分的了解。
09
17
2026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首先是課程班報名,包括學歷基礎要求和基本素養要求;另外一個是申碩資格申請,涵蓋核心學歷學位要求和課程學習達標要求兩部分。另外對于報名注意事項和專業一覽等內容,在職人員報考時也要提前進行充分了解。
09
17
浙江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上課方式主要是網絡班,首先是核心授課模式,依托校內“智慧教育云平臺”開展遠程教學,課程主要包含直播與錄播兩類形式;其次學習支持體系,包括互動交流渠道和資源與技術支持;最后是適配人群,有異地學員,也適合工作繁忙、時間安排不規律的在職人。
09
17
2026年山東在職研究生學費便宜的院校一覽里有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山東財經大學,青島大學和青島科技大學等,這些學校歷史悠久,在國內知名度較高,且教育資源豐富,能提高學員的職場技能水平。另外對于報考優勢和授課方式等內容,在職人員也要提前進行充分的了解。
非全日制研究生熱門關注
在職研究生最新新聞
更多>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